2019年04月17日 14:43:02
点击率:2519
所有社交软件都被一则消息刷屏——巴黎圣母院失火。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火情迅速蔓延,塔尖在大火中坍塌。
据法国媒体报道,在塔尖坍塌后,巴黎圣母院的所有木制框架都在燃烧。截至当地时间21时,大火仍然没有被扑灭。 严重的火灾致使塔尖坍塌,屋顶的三分之二被毁,三个中世纪的彩绘玫瑰窗在高温下爆炸。
这次的巴黎圣母院大火,让人想起我国的文化遗迹,也不乏曾经让人感到无比痛心的劫难,也曾有几次书画劫难,堪称中华文化的悲痛血泪史!
第一次劫难,发生在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在位时期,喜好读书作画,他的文章、书法、绘画称三绝,其绘画对隋唐影响很大。他珍藏许多古代书籍、字画。天成元年,梁国遭遇西魏的进攻,京城失陷,梁军大败,梁元帝萧绎逃往江陵,他担心自己的珍藏的宝物落入敌人手里,于是他令舍人高善宝“将聚集数十年……古画、法帖、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尽焚于一炬。”将所珍藏的古书、字画全部焚毁,自己还忍不住感叹:“读书万卷,犹有今日!”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幸运的是,有一部分还没有完全烧毁,西魏将领于谨“等于煨烬之中,收其书画四千余轴,归于长安。”
第二次劫难,发生在隋朝,隋文帝喜欢收藏书画作品,他对汉文化的发展传承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分图书又毁于战火。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杨广到扬州巡游,同行有一只船,装载着珍稀书画作品,不料,这只船中途莫名其妙沉没了,诸多书画全部葬身大运河。
第三次劫难,发生在大唐武德五年。《隋书》记载:唐军“克平伪郑,尽收其图书及古迹焉,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溯河西上,将至京师,行经砥柱,多被漂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
李世民派遣宋遵贵,用船装载王世充、窦建德等人珍藏的书画宝物,打算运往长安。即将到岸之时,船底撞石,船身开始倾覆,书画宝物悉数落入水中,虽抢救出一些,大多数书画永远留在了水中,所剩只有十分之一二。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第四次大劫难,发生在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爆发,京城长安皇宫珍藏的大部分书画等宝物被洗劫一空,有的被劫掠,有的毁于战火。
有书籍记载:此次被毁书画,其中仅王羲之的真迹就有四百六十五件。王羲之真迹从此全部消失,现存的所谓王羲之墨宝,大多均为后世的临摹作品。
第五次大劫难,发生在清朝灭亡之际,末代皇帝溥仪曾将故宫书画装进七八十口木箱之中,运抵天津,变卖了数十件。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人将这些书画运往长春。伪满洲国灭亡后,溥仪出逃,这些书画作品大多被遗弃,或被偷窃,或被低价卖掉。
据记载:其中包括三国时期钟繇的书法真迹、晋代王羲之的《曹娥碑》拓片、王献之的《二谢帖》、唐代高僧怀素的真迹、宋代徽宗皇帝的花鸟画等稀世珍宝。
文明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不管是我国书画瑰宝还是巴黎圣母院,它们都凝聚着艺术工匠们的智慧结晶。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更需要我们共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