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潘天寿 120岁的“教书匠”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信息
分享到:

再识潘天寿 120岁的“教书匠”

2017年04月28日 16:29:47          出处:雅昌艺术网      点击率:2445

【导语】2017年5月2日,适逢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将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该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联合承办,展览时间为5月1日至5月14日。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民族翰骨:潘天寿与文化自信——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以及“潘天寿与文化自信: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潘天寿 鱼鹰图轴 144.5×165.3cm 1961年

潘天寿 鱼鹰图轴 144.5×165.3cm 1961年

潘天寿 欲雪图轴 指墨 69×77.5cm 1954年

潘天寿 欲雪图轴 指墨 69×77.5cm 1954年

  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但他自己却说:“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近代以来,中国画在稳定发展了千百年后,突然遭遇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诘难和变革要求,在教育方式、创作模式、观念思想上面临全方位的从传统向现代的激越转型。在这一进程中,潘天寿以其多方面的学术修养,宏观的把握、敏锐的洞察,对中国画的发展和中国画的教学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并付诸实践,为建立现代的、完整的、独立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借此展览前夕,雅昌艺术网邀请潘天寿之子潘公凯,来谈他眼中的父亲潘天寿。

潘公凯谈父亲潘天寿

  潘公凯谈父亲潘天寿:画画只是他的副业

  雅昌艺术网:潘公凯老师您好,关于您的父亲潘天寿,您最想告诉外界的是什么?

  潘公凯:大家都知道潘天寿是20世纪重要的中国画家,其实对潘天寿自己来说,画家是他的副业,他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一辈子都在做教育。因为他自己说的很清楚:“我这一生是一个教书匠,画画只是我的副业。”

  所以他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我认为他在20世纪艺术教育方面起到的作品比绘画的价值还大。他一直在忙着教书,课很多,没有太多时间画画,所以他的画很少,从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潘天寿的作品中就能感受到,他应该是20世纪中国画家画的数量最少的。

  20世纪,由于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带来巨大影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画这样一种非常传统的画种该如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革?如何进行现代转型?这是一个非常困难也是非常深刻的文化问题,而实际上潘天寿一生都在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1917年 潘天寿「浙江一师」时期作文《时势造英雄论》手稿

1917年 潘天寿「浙江一师」时期作文《时势造英雄论》手稿

  雅昌艺术网:那么在您看来,您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艺术教育家?

  潘公凯:他是一个非常有宏观思考能力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人。他小时候读私塾,打下了国学底子,少年时代就考上了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是当时江南文科的最高学府。那里集中了鲁迅、夏丏尊、李叔同、经亨颐、刘大柏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是一个传播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据点,我们现在把他们称之为民族主义教育家,他们大多留学日本和欧洲,把西方最新的启蒙思想和科学观念都传输进来,主要课程包括哲学、电学、数学、化学等,所以潘天寿是受过正规新式学校教育的知识分子。

  所以潘天寿的知识结果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传统私塾带给他的传统文化根底,二是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带给他的现代知识结构。所以,潘天寿是一个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很发达的人,他毕业之后进入学校首先教的是数学。他受到经亨颐这一代人很重要的思想影响叫作“教育救国”,知识分子把教育救国当成是最为根本的救国方式。所以潘天寿毕业之后就到小学和中学读书,后来到上海艺专,然后又跟人一起创办新华艺专,再后来就到杭州的国立艺专,他从来没有间断过教书。

  早教学过程中,潘天寿思考最多的就是中国美术教育怎么走向现代。在上海期间,他已经在思考如何筹建中国画专业的各种课程,他为此写了《中国绘画史》,至今已经快一百年了,依然是美术史教育的特别有意义的书。当然他不仅教画画,诗词篆刻书法他都教,他还写了《中国书法史》,只是在文革期间被毁,没有留下来。

1926年 潘天寿所编《中国绘画史》

1926年 潘天寿所编《中国绘画史》

  雅昌艺术网:能否谈一下潘天寿在20世纪对中国美术教育的主要贡献?

  潘公凯:20世纪20年代之后,无论是北平艺专还是南方的国立艺专、上海艺专,在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都是从欧洲引进的,就像国立艺专是直接参照了巴黎高等美院的教学机制,这个是20世纪一个非常重要的美术教育方面的一个大进步和成果。只是有一个偏颇,那就是对于中国画的忽视。就像杭州国立艺专最开始创办之时是有国画系的,但是好像一年之后就取消了,中国画只是成为了一门课程,也就是学生们在学习素描、水分、油画、雕塑的同时也会学一门国画。这样的背景之下,就使得中国画这个专业成为教学辅助的内容,中国画专业得不到延续和深入。潘天寿对此一直很焦虑中国画的传统会中断。

  抗战时期,北平已转和杭州艺专合并,内迁重庆。潘天寿开始当校长,在这个时期他把中国画系正式建立起来,从那只有,中国画系的课程就趋向完整,这对于20世纪的中国画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只不过当时因为条件有限,主要讲课的老师就是以潘天寿和李苦禅等两三个老师为主。

20世纪40年代潘天寿(前排右三)国立艺专师生在重庆磐溪合影

20世纪40年代潘天寿(前排右三)国立艺专师生在重庆磐溪合影

20世纪50年代潘天寿与国画系学生 摄于杭州景云村寓所

20世纪50年代潘天寿与国画系学生 摄于杭州景云村寓所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新的文艺政策之下,有一种论调是认为中国画就是画点儿花花草草、山山水水,好像不能直接表现工农兵的生活,觉得中国画不能画大画,只是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自娱自乐的事情,他们认为中国画迟早是要被淘汰的,西画会代替中国画。其实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也是为新中国的未来着想,只不过他们不太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以认为传统没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潘天寿也是据理力争。他觉得这不是他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画种的问题,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正是要证明中国画是有用的,是能够为时代服务的,也要证明中国画是能够画大画的,所以他在五六十年代画了很多大画,其实都是为了捍卫中国画的传承问题和中国画的独立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想的都不是个人,不想自己如何出名,也不想怎么样把画画的跟别人不一样,他完全是从一个美术教育家、知识分子的角度在宏观的思考问题,思考中国民族文化的前景和出路。

潘天寿(左二)于国立艺专书画研究所二十五年度全体会员摄影

潘天寿(左二)于国立艺专书画研究所二十五年度全体会员摄影

  雅昌艺术网:20世纪中国美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像您所说的潘天寿在思考的也是中国画的出路问题,能否具体谈一下他的思考和思考之后的解决方法呢?

  潘公凯:好在他和当时的美术界关于中国画方面的争论最后由省里汇报到中央,毛主席做了一个决断,毛主席的一句名言是国民党都不取消中国画,共产党为什么要取消中国画?有了这句话之后,才给潘天寿解了套,从那之后,潘天寿又一次被任命为浙江美院的院长,文化部也开始重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也开始重视京剧,开始着手创建北京画院和上海画院,当时创办这两所画院都是周总理亲自关心的。

  60年代初,潘天寿又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里虽然设立了国画系,但是都以画人物为主,在教学中,山水花鸟的出现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和衬托出现。那时候画画主要是画工人或者老农民,老农民后面得有点儿山,脚边上得有棵草,潘天寿认为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如果把山水和花鸟都变成背景,实际上它们是不能得到独立发展的,也就无法形成独立的学科。所以潘天寿当时就提出来要再中国画系里将人物、山水、花鸟三个专业要分开,他将这样的提议写好跟文化部谈,幸亏有老先生的赞成,得以分科成功。

潘天寿1961年给花鸟班上课

潘天寿1961年给花鸟班上课

  在具体教学层面,潘天寿认为中国画不能以西方素描为基础,必须要以白描作为基础,当然他不是说素描不能画,而是在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把明暗尽量去掉。以苏联传来的素描其实叫全因素素描,潘天寿认为这在中国画的学习中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全因素素描的明暗五调子都要画的非常细,用精准的素描再现客观对象。所以在人山花分科的过程中,他还改造了素描的画法,所以直到目前中国现在各个院校中国画系的素描都不是全因素素描,现在已经改成为叫结构素描或者叫线性素描,这跟白描比较好结合,也有利于发挥中国画笔墨的长处。

  所以潘天寿在20世纪中国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机制上的建立,最大意义就是使山水和花鸟这两个画种有了接班人,正因为60年代的分科才让80年代开始有了师资,我们如今的张立辰这一代老师们都是那个时候培养的,如果六十年代不培养这批老师,可能山水和花鸟画就中断了。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 潘天寿手书顾恺之研究钢笔原稿 9.5×27cm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 潘天寿手书顾恺之研究钢笔原稿 9.5×27cm

1963年 潘天寿率领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赴日本访问 后面背景远处为日本富士山

1963年 潘天寿率领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赴日本访问 后面背景远处为日本富士山

  在书法教育上也是一样,潘天寿60年代代表中国书法界访问日本,发现日本有大量的人在学书法,当他听说日本学书法的人有60万人他吓了一跳,因为中国的五六十年代已经很少有人写书法了,除了一些老人。他觉得书法史中国传统特别重要的传统,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所以他从日本回来以后跟文化部提出要再美术学院设立书法篆刻专业,获得了同意但只能在北京和杭州两所学校试点,所以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招收了第一批书法研究生,培养了第一拨少量的书法老师,这批人也都是当下书法界的元老。

  这么一路走来,潘天寿一辈子想的都是美术教育的问题。所以我想在这里强调的就是潘天寿不是一个单一的画家,他首先是一个美术教育家。

  雅昌艺术网:无论是艺术教育、绘画、书法、古诗词,潘天寿其实更像一个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如今再以纪念的方式重新观看潘天寿,您觉得之于当下有哪些意义?

  潘公凯:我觉得潘天寿这样一种类型恰恰是21世纪所需要的一种艺术家的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里哪些最好的中国画家其实都不仅仅是一个会画两笔画的人,仅仅靠性情或者有点儿才气还不足以成为一个大画家,近代以来的画家反倒不如古代的画家来的全面,潘天寿则是20世纪的一个很好案例,将中国优秀的传统继承下来。

  21世纪更是如此,一个画家不能只靠画几笔,当知识的获取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全面,你作为画家应该首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文化人,我觉得潘天寿对我们是有启示的。他是20世纪在中国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中西古今的矛盾冲突和变革的十字路口上,思考如何把传统中国画重新接序上并使它能够走向未来,能够具有宏观思维能力思考这些问题的文化人。我想这也是如今文化部要纪念潘天寿的用意所在。

  徐悲鸿先生也有这样的特点,他们都能够对整个格局进行宏观思考,尤其是当我们不断提倡对民族文化要有自信心的时候,潘天寿恰恰是在这方面观点鲜明,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他认为中国绘画史有世界性成就的,是有未来学价值的,他非常坚信,所以他一辈子这么走过来从来没有动摇过,要为捍卫中国画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而工作一生,这些我觉得是可以对我们年轻一代提供了一种启示意义。

小龙湫下一角图轴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图 中国画 107.8×107.5cm 1963

潘天寿 青绿山水图 中国画 69×54cm 1962

潘天寿 青绿山水图 中国画 69×54cm 1962

  潘天寿120周年纪念活动  重读一位20世纪美术大家

  本次纪念活动的重头戏——“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将展出120余幅潘天寿代表作,及其手稿文献等。大展从“高风峻骨”、“饮水生涯”、“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荡山花”、“守常达变”六大板块来梳理呈现潘天寿先生的代表巨作、手稿文献和卓越的笔墨成就,将潘先生的画作、画论、诗词编织为一体来详述潘天寿先生在文化、艺术和教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其中,“高风峻骨”展示潘天寿先生成熟期的代表性巨作,力求突出潘天寿先生艺术的最大特点——“风骨”;“饮水生涯”通过档案、手稿等文献,全面呈现潘天寿生平、教育贡献和画学思想;“一味霸悍”重点展现潘天寿作品的笔墨成就;“奇崛明豁”聚焦潘天寿在中国画章法上的创造匠心;“雁荡山花”从潘天寿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雁荡山写生为切入口,展示潘天寿“传统出新”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实践求索;“守常达变”展示潘天寿在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和创新。

雁荡花石图卷

雁荡花石图卷

暮色劲松图轴

暮色劲松图轴

  展览期间也将同期举行“民族翰骨:潘天寿与文化自信——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与“潘天寿与文化自信: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将于5月2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届时全国艺术界代表与潘天寿先生的家人将莅临会议现场。同日下午3时半与5月3日全天将在中国美术馆七楼多功能厅举办“潘天寿与文化自信: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从“文化自信”、“文化视野”、“艺术问题”、“现代美术教育”与“诗词传统”四个方面来对身处新旧激荡与冲突时代潮流中潘天寿先生的一生进行多角度的阐述,对潘天寿先生的花鸟艺术绘画在笔墨、章法、意境和格调诸多方面进行专业的评议。雅昌艺术网将会在现场为您带来【视频直播】。

  潘天寿与文化自信: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具体流程

  第一场:国家图式与民族气象——潘天寿的文化自信

  时间:5月2日 下午16:00——18:00

  主持:范迪安,评议:高士明

  主旨发言(每人20分钟):一、范景中;二、陈振濂;三、严善錞

  大会发言人(每人10分钟):安远远、孙善春、杨振宇、李静姬(德)、安雅兰(美)

  第二场:由“南北”而“东西”——潘天寿的文化视野

  时间:5月3日 上午9:30——10:30

  主持:邵大箴,评议:李军

  主旨发言(每人20分钟):一、杨思梁;二、潘耀昌;三、尹吉男

  大会发言人(每人10分钟):孔令伟、尚辉、吴洪亮、洪再新(万木春代)

  第三场:笔墨、章法、意境、格调——潘天寿的艺术问题

  时间:5月3日 上午10:45——12:30

  主持:薛永年,评议:曹意强

  主旨发言(每人20分钟):一、童中焘;二、雷德侯(德);三、陈平;

  大会发言人(每人10分钟):吴山明、卢辅圣、洪惠镇、尉晓榕、郑工、杭春晓

  第四场:两峰挺立,传统出新——潘天寿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时间:5月3日 下午13:30——15:15

  主持:王赞,评议:朱青生

  主旨发言(每人20分钟):一、殷双喜;二、陈永怡;三、沈揆一

  大会发言人(每人10分钟):张立辰、徐建融、唐勇力于洋韩璐、裔萼、王平

  第五场:气可撼天地——潘天寿与中国诗词传统

  时间:5月3日 下午15:30——17:30

  主持:寒碧,评议:龚鹏程

  主旨发言(每人20分钟):一、袁行霈;二、钟振振;三、江弱水

  大会发言人(每人10分钟):欧阳光、詹福瑞、杨庆存、赵维江、王翼奇、尚佐文、卢炘

  潘公凯教授致答谢辞5月3日晚18:00——18:30

雁荡山花图轴

潘天寿 雁荡山花图 中国画 122×121cm 1963

潘天寿 晴峦积翠图轴 156.5×61.5cm 1961年

潘天寿 晴峦积翠图轴 156.5×61.5cm 1961年

潘天寿 碧桃杨柳图 1962年 设色 177.5×48CM

潘天寿 碧桃杨柳图 1962年 设色 177.5×48CM 

松梅群鸽图卷

松梅群鸽图卷

雨霁图卷

雨霁图卷

  潘天寿旧照:

1965年潘天寿在杭州景云村寓所止止室作画

1965年潘天寿在杭州景云村寓所止止室作画

1964年潘天寿在杭州华侨饭店作大画

1964年潘天寿在杭州华侨饭店作大画

1929年林风眠与潘天寿等人随团赴日考察美术教育,考察中走访了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帝国绘画馆、博物馆等机构,了解日本艺术教育情况

1929年林风眠与潘天寿等人随团赴日考察美术教育,考察中走访了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帝国绘画馆、博物馆等机构,了解日本艺术教育情况

20世纪30年代初潘天寿(后排左一)与林风眠、李超士、李苦禅等国立艺专师生

20世纪30年代 潘天寿与国立艺专师生在超山合影

20世纪30年代 潘天寿与国立艺专师生在超山合影

20世纪30年代初潘天寿(后排左一)与林风眠、李超士、李苦禅等国立艺专师生

1938年 潘天寿(前排右二)与学生摄于沅陵国立艺专大门

1938年 潘天寿(前排右二)与学生摄于沅陵国立艺专大门

20世纪40年代潘天寿诗稿墨迹原件 17.6×26.7cm

20世纪40年代潘天寿诗稿墨迹原件 17.6×26.7cm

20世纪50年代 潘天寿手稿《阎立本的家世及生平概略》

20世纪50年代 潘天寿手稿《阎立本的家世及生平概略》

1958年5月 潘天寿在杭州接受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958年5月 潘天寿在杭州接受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959年 潘天寿院长在大会上讲话

1959年 潘天寿院长在大会上讲话

 

1960年 潘天寿书稿

1960年 潘天寿书稿

1962年潘天寿于黄山

1962年潘天寿于黄山

1962年 潘天寿与吴茀之在黄山合影

1962年 潘天寿与吴茀之在黄山合影

潘天寿为学生示范指墨画

潘天寿为学生示范指墨画

名家专栏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5386630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