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宋庄低靡与扬州走俏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分享到:

刘玉来:宋庄低靡与扬州走俏

2013年10月25日 16:03:15          出处:人民美术网      点击率:1997

——当下书画市场解析

刘玉来作品

作为职业的意义就是说你所从事的职业就是你谋生的手段。农民种地所获得粮食菜蔬并非为了自食,主要的还是换取其它生活用品和别人的劳动力服务自己。画家的产品当然可以自己食(欣赏),但主要的目的和农民种粮没什么大的区别。农民需要寻找买家,画家也同样。我们在集贸市场上可以看到农民在卖粮食蔬菜,同时也可看到书画艺人自己在出卖书画,虽然他们的劳动性质在社会中一个为物质一个为精神,属于不同分类归属,但在现实中却是同样在出卖物质产品的。书画家所从事的事业是知识技艺的性质,但他与出卖知识技艺的教师不同,他们必须拿出具体的书画来。同样都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因为农民的产品毕竟可以果腹,农民找不到市场,粮食蔬果就可能坏掉,但一时还不至于挨饿;而书画家如果找不到市场,书画固然坏不掉,可毕竟不能当吃喝,生活就有大麻烦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从事书画者如果单纯的将书画孤注一掷的作为唯一的职业,他们的生活很可能就成为了风雨中的残烛,缺乏了保障。历史上大多数从事书画职业者似乎都并不是单纯靠卖画为生。这里我们不妨从历史上探讨一下。

刘玉来作品

  历史上的书画家除了宫廷画家之外,大都是官宦、文人,这只要翻阅一下古代美术史就清楚了。
  我们先来说说历史上的书法家。钟繇是三国时人,汉末曾官至尚书,到了魏时封为侯,官至太傅。西汉的史游,曾为黄门令。西晋的索靖官至征南司马。东晋的王羲之官至右军将、会稽内使。他的儿子王献之曾为吴兴太守。唐朝欧阳询官职为太子率更令、虞世南官至秘书监、楮遂良官至中书令、孙过庭官至率府录事参军、钟绍京曾为中书封越国公、张旭官左率府长史、颜真卿官至太子太师。这里不再赘述。一句话,古代基本没有专门靠书法谋生的书法家。书法对于文人来说最大的功用就是博取功名的技艺及生活、工作替代语言交流的工具。他们在官场上靠的是文化而不是技艺,不过书法技艺对他们的官场生活确实有所裨益罢了,并非他们职场生涯的主流。
  书法如此,那么绘画又如何呢?我们粗略检点一下绘画史,可以看到真正有过仕途、功名的画家不多。我国古典绘画有三条演进路线,一是宫廷绘画;一是民间绘画;一是文人画。唐代,翰林院与集贤殿书院开始招揽画家,并授予一定官职,逐渐形成一整套的机构和管理体制,为之后的五代正式宫廷画院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五代时后蜀创“翰林图画院”,大量招募画手。南唐采取西蜀的办法,也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北宋初期,设画院制度,画家基本上都来自西蜀和南唐画院,南宋画院直接承袭了北宋传统。元代没有明确的画院,但供职翰林兼国史院和集贤院有大量文人画家。元、明、清三代建立了画院,但都没有两宋时期那样正规、健全的体制。朱元璋建国初即征召画家入京作画,清朝沿袭明代旧制,设立画院。宫廷画家有固定的俸禄,属于遵命绘画,自然没有市场问题。对于社会中画家群来说,历朝宫廷画家只是极少数,他们需要市场的依托才能生活。
  历史上画家与书法家不同,真正有功名的书法家多而画家少。这是因为画家不同于书家,书法因与功名为伍,是文人就会书法;而画技除了与寥寥的宫廷画家仕途有关外,大多数画家只是以此谋生并不与功名挂结。宫廷画家并不多且属于御用,与书画市场无关,而民间画家和文人画家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主力,他们的生存必须依赖市场。所以他们的绘画生涯就是进入市场的商业行为。历代这种民间、文人画家颇多,他们大都是以子承父业和师徒繁衍的形式代代相传。社会是艺术的依托,往往是上有所好下必爱之,书画从唐开始兴盛,历代都是皇家的宠儿,所以在民间有广泛的市场,不仅是官宦,在一般的平民中也有市场。应该看到一般的平民虽不富裕,但平民的数量大,因此书画的市场也因了他们必然也大。一般书画家生活属于社会中普通状态,只有极少数可以发家致富。足见那时绘画的市场是不错的。那么他们的市场在哪里呢?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清朝扬州书画市场,来间接解答这个问题。
刘玉来作品
  清朝前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特别是扬州在当时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很快成为了全国东南沿海一个大都会。清扬州学者汪容甫说:“广陵一城之地,天下无事,则鬻海为盐,使万民食其业,上输少府,以宽农田之力,及川渠所转,百货通焉,力尽四海”。扬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时间富商大贾,四方云集,在盐业产业的带动下,富甲东南,确立了在全国贸易中心的地位。在经济繁荣的拉动下,扬州的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兴盛。郑板桥在一首诗中云:“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有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繁华的经济,对绚烂文化的需求一时间吸引来了各地的文人名流,他们纷纷来到扬州淘金。粉饰升平乃官场必须,为此扬州官员追求风雅,诗文酒会的举办乃为常例。在这种社会状态下,那些堪称豪富的大小盐商,一方面巴结官府,一方面炫富,一方面附庸风雅,对来到扬州的名士们自然要延为上宾。全国各地的许多诗人、艺术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扬州的。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使当时的扬州,不仅成为了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成就了它的文化艺术中心的地位。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许多盐商巨贾除了大量购买珍宝珠玉外,对文化气息浓厚的书画更是偏爱有加极力搜求。在当时的扬州民谚就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为此中产之家及平民中稍富有者,为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大都附庸风雅,书画悬室几为必须,由此对字画就有了大量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就是号令,于是乎扬州很快吸引来了大量的画家,稍具名气的画家就有一百多人,内中不乏一些在当时声誉极佳的名家。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书画家们可谓得天时之助,繁华的经济成为了他们展示艺术的基础,大量的“知遇”成为了他们展示才华出卖作品的广阔市场。每一门艺术的发展皆离不开大量的爱好者,这些实实在在的爱好者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夸赞捧场,而是要拿出钱来交换,如此才能养活这些书画家。有了市场的书画家才能用尽才力投身于艺术的创造。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个时代活跃在扬州的书画家们之所以创造出了中国书画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涌现出“扬州八怪”杰出的大家,繁华的书画市场支持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扬州书画市场中出现了许多专业书画家。比如扬州八怪中的黄慎、高翔、汪士慎、罗聘都不曾做过官,他们一辈子都是职业书画家。这并非他们没有学问,也并非他们不愿走仕途,而是为生活所迫才运用书画技艺来谋生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扬州之所以出现书画市场繁华景象,是因为社会经济繁荣情况下,人们买书画不是放进柜子里等待升值,而是悬挂在室内为了装饰、欣赏、展示。我们从扬州书画市场可以看到,社会中的官宦、商人是书画的购买者,但众多的普通百姓的需要才是使这个市场作大的原因。
  我们再看今天的宋庄。今天的宋庄书画成为了如今一些搞书画人实现梦想的家园。这些人的年纪不等,有初出茅庐的美术院校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有在书画界拼搏了一些年月的中年职业书画人,还有一些退休后的业余书画痴迷者。在宋庄方圆不大的地方形成了庞大的书画生产队伍。网上是这样描述宋庄的:“宋庄是一个工业建筑和民居错落分布的村落,村落内拥有现代艺术风格的宋庄美术馆、东区艺术中心、上上美术馆和部分艺术家自建的特色工作室,近十家画廊沿小堡商业街一字排开,大部分艺术家以租住闲置工业厂房和民居为主,建筑外观整体显示艺术村与众不同的文化风貌。截止2008年,据当地政府统计,居住宋庄的艺术家已达三千之众,大大小小的民营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已有了几十家之多……宋庄就是这样在中国的经济转型中,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农村一跃成了文化创意的先进试点,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重镇。”时至今日居住在这里的书画家大约已经有五千多,连国家文化部门及一些书画单位都开始在这里投入,可见这个卖家市场确实是宏阔的。但市场不是买也不是卖各自的天下,而是合二为一的天下。这里真正的买家,即大众购买力仍然很低,这就说明这里的市场尚未打开。
  来宋庄的书画家基本都不是本地人,他们慕名从远离北京的外地背井离乡的奔赴这里,为的就是实现自己多年的为艺术、为名利双收的美梦。为此目的不惮劳苦,顶住家庭的、社会的压力。遗憾的是实现名利双收的机会并没有多少,可谓是僧多粥少的现实,使大多数人或惨淡经营仅能吃饭,或将盘缠花净只好打道回府。真正靠卖书画发家致富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残酷的现实往往让他们灰心丧气,但他们又并不甘心。可现实就是现实。对于现实购买力来说,生产过剩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妄言。那么我们今日的书画市场究竟与上世纪50年以前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与扬州市场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大致分析一下。
  我国今天的书画市场有今天的特点,宋庄的地位再特殊也摆脱不了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和左右。在我国如今书画在人们的眼中到底是什么?可以说本该成为商品的书画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有一种说法:当官的有钱但不花钱买书画,有人自动送;有钱的私企老板缺少这个文化艺术素质,他们宁可把钱花在吃喝穿戴上,也不会在此方面投资;普通老百姓没钱,生活都顾不过来,哪有钱用在这些奢侈品上?况且他们大都也不懂。社会上那些喜好书画的人基本是喜欢而已,掏钱买的人极少。

刘玉来作品

  这种说法确是现实,它反映了书画市场的表层现象。真正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今的书画市场之所以冷淡有诸多原因,在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里,书画市场冷淡的原因一是政府限制买卖,一是广大书画爱好者手里没钱。而如今这两个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挡了书画市场的兴旺呢?应该看到真正的市场是百姓。只有百姓这个广大的群体觉悟了,成了购买的主力,书画市场才有望真正的出现兴旺局面。官员、老板毕竟是少数。我们今天的百姓比之过去确实腰包鼓了,但真正能把手里的钱安排在书画上的却有限得可以忽略不计。一方面百姓的钱在今天书画天价情况下仍然处于阮囊羞涩状态,一方面主流媒体的导向宣传存在着巨大的左右作用。如果从购买人口比例来看,13亿人能舍得花钱买书画的人所占比例极低极低。其实就目前工资不菲的城市书画爱好者状况来看,尤其是公务员、知识份子,价格在一千至三千以内的书画作品应该可以接受。如果依照这个来计算,书画市场应当呈现出满火热的状态。那么为什么却没出现呢?原因是自上世纪50年后我国的官员从没有花自己钱买书画的习惯,用一切手段从书画家那里白得到成了他们的惯性。试想,在如今他们依然可以利用这个惯性白得到的情况,想使他们成为正常的市场购买人有可能吗?一些先富起来的老板们出于赚钱惯性心理的作用,他们不会将购买放在欣赏而必然放在升值上。他们的购买行为和心理影响力极大。我们的媒体也被他们所深深的影响了。
  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以及各种报刊无不大肆煽呼名人书画的升值效应。他们对社会的影响起着执牛耳的作用。为此本来书画所具有的赏析性被大大打了折扣,他们将社会极力的向金钱上拉去。使人们只关注是否升值!!如此一来,有经济实力的人都将赌注压在大名家上,于是造成稍微知名的书画家为了往名家上靠,价格从而大涨;一般的书画家也想尽办法尽量拔高价格。于是使书画市场出现了有价无市的泡沫现象。这么一来书画市场遂出现了前无古人的造假名画、造假名家的大潮。踞高的价格大大冲击了百姓对书画爱好的兴趣,将他们对书画的爱好扭转到收藏,实际是对金钱的追逐上。这样的结果大大冷淡了一般性的却非常宏大的买卖市场,破坏了书画市场正常的秩序。俗语云,上山打虎易,出门求人难。说实在的,谁也希望自己花钱买自己的所爱,但由于价格的高昂,百姓也被挤到了求而不买的道路上。请看如今大小国家单位普遍搞的笔会,那不分明就是国家出钱,满足大小公务员的需求吗?
  我们对比扬州和宋庄就可发现,当年的扬州在繁华经济下从官宦至百姓都花钱购买,而今天的宋庄所遇到的尴尬是,国家经济繁荣,从公职人员到普通百姓虽然有能力买,但却没有购买的动机。
  那些来到宋庄的书画家自从将卖画当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以来,他们可能就一直为寻找买主而纠结。如今他们来到宋庄本以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没有悟出一点,那就是宋庄同全国各处一样,只要没有解决好广大百姓把书画当成收藏品等待升值,不当成消费欣赏品,美术市场就不是买方市场,书画家就会纠结下去。
  书画艺术要发展必须使市场规范化;必须使书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的文化食粮,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像对食物的需求一样。人们购买书画就是因为喜欢,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而不是为了升值赚钱的经济收藏行为。收藏应当成为欣赏的附属而不是主宰。
  将买画目的定位在收藏而不是消费的宣传,是书画市场必然萎缩的主要原因。
北京艺术研究所   刘玉来   2013.10.25


名家专栏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5418212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