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寒清流苏东坡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分享到:

荒寒清流苏东坡

2020年07月30日 21:22:29          出处:美润天下      点击率:2124

这是位文化的巨星,已经照耀人间九百多年,越来越光芒四射,导航世界文明演进的方向。而他的人生历程蒙受着不白之冤,几度流放,也常常落寞地品味荒寒凉薄的人生,却展现是清流般的风骨,在逆境中去拓展生命疆域。他就是苏轼,在发配黄州种地时取名苏东坡。他出生于1037年1月8日,仙逝于1101年8月24日,生活于中国文学艺术繁荣昌盛之高峰的北宋时期。

在星光熠熠的大宋文坛,苏东坡是最耀眼的一颗星,几乎照亮了大宋的天空。苏东坡是一个灵魂带香的人,他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是个全才,也是一位敢直言相谏为民请命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尝遍了人间美味的把心得传世的美食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庙堂之上的纵横也有被逐江湖之远的无奈和豁达。苏东坡是一个秉性达观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一代文豪,是画坛巨子,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导师,是饮酒成性者 , 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孤独的漫步者,是诗词之圣人,更是品质生活的倡导者和创建者。


我就从苏东坡美学宝库中寻找独具特色的诗书画作品分享。


北宋元丰(1078—1086年)初,苏东坡因不赞同王安石新法,被人逐字推敲诗文,以“莫须有”之罪,诬成“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郁愤之中,他于居黄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节前后,写下著名的五言黄州寒食诗二首。后亲书纸上,史称《寒食帖》。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苏轼 《书黄州寒食诗》 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堪称士子书法巅峰之作。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墨酣笔畅,状如万马奔腾。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律动,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奇崛,或大或小,或疏或密,亦轻亦重,宽窄相济,参差错落,恣肆奔涌,变化万千,堪称文人书法之典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州寒食诗跋》)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寒食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巨大,堪称神品。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东坡创作于1082年初秋这篇《前赤壁赋》和写于1083年的这幅传世书法作品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成果了,与1082初夏创作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创作于同年深秋的《后赤壁赋》都是文坛佳构。

 

《前赤壁赋》情、景、理融合。通篇以景连接,风和月是主景,山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赋文层层递进来表达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提炼人生和万物同在的哲思,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最喜欢苏轼寓居黄州定慧院时于1082年12月作的《卜算子》之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开句即营造着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之境,而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接着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境遇,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正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我特别喜欢苏轼1072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这首词,非常有美学价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处,人不见,数峰青。


凤凰山,两翅轩翥,左簿湖浒,右掠江滨,形若飞凤,一郡王气,皆籍此山。”雨是在傍晚时停的,空气里含着飘浮的水雾,别样清新,天空纯净,晚霞也比平时红艳。一朵盛开的荷花,缀着水珠,更是晶莹剔透、楚楚动人,美若处子。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对白鹭,翘然立在荷花之上,它们一定是爱慕这荷的娉婷,对它诉说自己的爱意来了。


“空山新雨西湖图”就这样映入眼帘,画的底色是青绿色,大片的绿,含着水气的绿,洇透了半面画布,背景是火红的乐曲,流动、浸染而相融,扑面而来是律动的西子湖的水波,因爱慕这青山彩霞,把它们揽到自己的身上做了衣裙。在这寂静的青山和晚霞中,几片荷叶,一朵红花,两只白鹭,构筑着动人唯美的画面。


忽然,不知从何处隐约传来了一阵低低的似有似无的忧伤的古筝之声,弦弦含情,声声诉恨,似乎风也停止了吹送的脚步,而凤凰山更忘情地收起梦幻般的云霞了,难道是湘灵女神在弹琴吗?屏住呼吸,千万别打扰这清音。待最后一个音阶如丝如缕般消逝在天际后,晃才回过神来,刚想张口问一问弹琴的人是哪位,想邀她出来见一面,江面上再无一人,哪来弹琴人的影子?目之所及,只有两岸的群峰青翠如碧,寂静无言。如果不是余音还在耳边轻绕,真以为自己刚刚做了一场梦!


这种境界营造和拓展、人文气息的交流堪称千古一绝。


苏东坡留世的《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雨竹》等三幅画作,体验一下墨竹、怪石、枯木的特色,加深对苏轼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枯木怪石图》,纸本,水墨,纵26.5厘米,横50.5厘米。该作在抗战时流入日本,被日本私人收藏。2018年该作现身香港佳士得秋拍,以4.636亿港币的天价成交。


苏轼被贬黄州时于1085年为报答好友孙觉(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岳父)的款待之恩,画了这幅《潇湘竹石图》送给孙觉。该作采用长卷式构图,展现了湖南省零陵县西潇、湘二水合流处遥接洞庭的苍茫景色。整幅画作以潇湘二水的交汇点为中心,远山烟水,风雨瘦竹,近水与云水、蹲石与远山、筱竹与烟树产生强烈对比,画面极富层次感,让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

《潇湘竹石图》藏于中国美术馆,绢本,水墨,纵28厘米,横105.6厘米。


北洋时期,《枯木怪石图》与《潇湘竹石图》皆为“风雨楼”所藏。曾做过吴佩孚秘书长的白坚夫当时买下了这两幅画作。而后来这幅《潇湘竹石图》被名人邓拓以5000元的价格收藏。1964年,邓拓请许麟庐帮忙从自己收藏的古画中精心选出包括《潇湘竹石图》在内的144件佳品,经过仔细斟酌,小心盖上他的收藏印后,无偿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

《雨竹图》,纵28.8cm,横:42.8cm,画上有苏轼自题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六月轼为子明秘校。”和其他十五位历史名家的题跋。此画目前能得到资料最少。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苏轼存世书画作品有据可查的达四十八件,大多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上海市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系文物室等。


苏东坡捐秘方治瘟疫事迹也可圈可点,1089年,苏东坡赴杭州担任知州。第二年春季,杭州出现了大瘟疫,苏东坡捐出秘方“圣散子”,这个秘方的最大特点是只需用普通的廉价药材配制,每贴药只需花费一文钱,却能防治流行性疾病。苏东坡自费采购了大量药材,命人在街头支起大锅,煎熬了大量的“圣散子”汤剂,让过往行人每人服用一大盏,治愈病人无数。 一场可怕的瘟疫终于得以遏止,但苏东坡考虑到杭州是个四通八达的大都会,人来人往,特别容易传播疾病,于是决意创立一所常设的医院。他拨出公家积余的钱款二千贯,又捐献出自己积蓄的五十两黄金,在众安桥建立了一所病坊,取名“安乐坊”。他延请懂得医道的僧人坐堂治病,并在每年春天熬制 “圣散子”免费发放给百姓,以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苏东坡诗词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及著名的《老饕赋》。苏东坡是美食家,至今流传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东坡豆腐、东坡羹都来自他的发明和改造而成为人间美味。

         

苏东坡一生三度被流放,黄州、惠州、儋州,人生足迹大半个中国,两位贤惠妻子王弗、王闰之先后离他而逝,中晚年又痛失幼子苏遁,而小妾杭州女子王朝云又因疫病亡于惠州,可谓历经人生重重磨难,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他在际遇中修炼心性,以坚韧达观去抗住所有的重压。创作着不朽的诗文和艺术佳构,成为世界美学和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贵精神财富。


刘西洁 《苏东坡》 设色纸本  136x68cm

著录于《清逸朗行》p15

苏东坡,带给我们是同流不合污的清流品格,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迈,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深情,倚杖听江声的超然,都给予我们当代人生命境界提升以启迪。似乎他在天界依然启示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我们身处转型期的时代,面对疫情,面对消费时代带来精神空虚的烦恼,同样遭遇着旷野荒寒般的迷茫和文化苦痛,只有坚守良知和善念,在苏东坡等文化巨人去汲取生命的养份,知行合一地去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从改变自我开始,和雨细雨般让美滋润心灵,塑造清流品格,生长出爱心善行和探索真理的果实,去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不可或缺的人文价值。


撰   文 | 周维 著名文化推广人  
主   编 | 洛辰 Angela
副主编 | 方利娟
出    品 | 加拿大收藏家协会



「美润天下」会员计划已正式上线

Global Aesthetics Club · VIP Privilege

识别二维码,加入「美润天下」俱乐部



美润天下文化讲坛之一:清流苏东坡 


名家专栏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6248480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