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张伟平: “新”源于“心”

2013年03月03日 15:43:43    作者:N/A

  山水画要有时代性,要"",但依托什么来创新、怎样创,则反映出每个画家不同的思想方法和认识高度。


  对于那些脱开山水画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法另建一种表现方式的求新方法我是反对的,因为仅为求视觉效果的不一样而舍弃对高精山水绘画法的追求不是明智之举,其舍弃者也应该自问,既然能将支撑着国画山水体系的基本内涵都舍掉,为什么还要将自己的画冠以中国山水画这样一个虚名呢?我们不能因为当今时代没有出"论语""史记"一类的""经典,而迁怒中文的表现能力,更不能因此舍掉这个语言系统而创建一套新语言。同样,对于山水画这套语言系统知之甚少的画家,切不可将自己的表现力不强的责任推给它。因为掌握任何一套系统都需要你付出艰辛的努力。对于那些将山水画的时代感简单地套用西方现代派的视觉模式的做法,更是值得商榷,因为"挂羊头卖狗肉"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任何想要用个人意志来改变或阻碍它发展的企图最终都会是徒劳的,不管这个人的名气和社会影响有多大。因为,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上的 山水画,正按着自己的发展模式走向新的繁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知道它的现在,一定要了解它的过去,知道了它的过去和现在也就能预测它的将来。


  翻开山水画的发展史,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面貌大师们的"创新"道路就会历历在目。范宽,北宋画家,"始学李成,即悟,乃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一寄予笔端之间……"自创一体的范宽,无外乎入门路子端正,学法精深,化法得益于终日观察体悟自然,物与心合,成为一代大师。黄公望,元代画家,远法董、巨,近观赵孟頫,为了化"",常于"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之,分外有发生之意。"看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惊世之作,就是在心想手追,明透了"画理""物理""情理"的情况下产生的。翻开山水画的发展史,类似这样创新的大师比比皆是。


  也许有人强调时代的剧烈变迁,山水画也要来一个天翻地覆,改朝换代的变化。的确,就物象而言当今社会相比古代有着千差万别。但是,中国山水画从成熟之日起就没有把描物显态为自己的责任。人们漫游名山大川,有感于山高水长,而山水画家在画画 时,从不拘泥于对它的质、色、高、厚等自然属相的描绘,而是或取雄奇、浑厚之意,或表幽深、阔远之情。也许千皴万染,烘托出自己理想的意境,也许寥寥数笔,其意也尽在其中,这也是不同风格的山水画能有此异曲同工之妙的原因所在。试看当代画家李可染,为了给中国山水画创出一条新路,他当场对景写生,游遍大江南北,最长的一次达八个月,难道他在给景物描姿显影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他明透的墨色,挺劲的用笔传出了峨嵋山的幽深,黄山的雄奇,漓江的秀润……。明·董其昌说:"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明·沈周"山水之胜,得之目,寓诸心,而形于笔墨之间者,无非兴而已矣。"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物变事迁并不是中国山水画"创新"的决定因素,是人有所思,心有所识,画家性情各异。因此,山水画家可以同景而异趣,异景而写出共识。当然,面对摩天大楼与观坐华山是否一样能有雄奇的心境,望着远去的热气球是否也能像观大雁南飞时产生出一点思乡的惆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那些借物变而对山水画基础技法与基本构成原理进行非议的言论,是不是有被物所奴,被事所累的嫌疑呢。


  谈到山水画的创新,我们很容易将它与个性表现等同起来。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强调个性表现仅是山水画创新的一个环节,个性表现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依托。否则就是一句空话,中国画家特别强调修心养性,因为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高低之分,也强调学习传统技法,因为高深认识的表达需要高精的技法来保证。""""精,画品格高意远,人们观而有所感,其个性表现也寓于其中了。


  "创新"不是某些人理解的那种画面视觉效果的与众不同,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什么样的"",二是用什么语言去表现"",第一点解决山水画用怎样的艺术效果来感动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意境";二是表达这个意境的手法选择。显而易见的是,国画山水的技法对于表达我们的内心感受是最贴切的。画家在""的心态下运用勾、皴、擦、染、点等笔法,最能传达出我们的生命信息,使蒙养于我们内心的浩然之气跃然纸上。上千年来不断涌现出的大师们记录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山水画家在不同时代运用相同的山水画"理法"表达着不同生命情趣感受时,从来都没有和他们的时代脱节过,他们都是各时代文化精英的代表,各写其"",因此,画面的创新就会不追自来。


  斗转星移,物变事迁的物质世界里其变化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如果有谁想舍本求末,寻""于外部,用技法的变化速度去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速度,其画面的浅薄是可想而知,但愿当代的山水画家们明辩此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用文心去感觉这个世界,用高精的山水画技法去表达出你的感觉,那么,你画面的""必将从你的""中自然趟出,你的个性风格也就随之而来。(张伟平)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6398370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