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39
点击率:2253
艺术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艺术评价的一种重要表现与互补形式,而艺术的评价问题从来都是涉及到艺术发展的核心问题。当然,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生的系统状态,不仅需要研究与分析其态势,更需要确立与建设自身系统的评价体系与相应的标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状态问题,更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方向及其路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可谓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重大而又核心的基本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评价与批评,可能主要涉及到如何评价中国艺术及其中国艺术品价值如何重构的问题。对当代艺术及其艺术品的评价拟主要从以下五个层面一个基础来展开:一是精神层面,即对文化精神的评价;二是价值层面,即对艺术价值的系统评价;三是作品层面,即对作品的系统评价;四是技术手段层面,即对绘画技术、技巧手法进行评价;五是环境方面的,即一方面要研究艺术品市场的环境,另一方面要研究艺术品市场批评的环境。而一个基础那就是,当代美学转型中对人性、人本,以及本我、本源、本质的发现与弘扬,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当代性生发的基础。在都市化与时尚文化的冲击中,功利主义的泛滥,这种发现与溯源就是艺术当代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多层面的交叉评价与批评,可以较为客观而又具体地反映当代中国艺术及其艺术品的水准与状态。
艺术批评可以说是源于美学发展与审美文化的进化,称得上是一门专业门槛较高的学科领域。也许正是这种专业化的门槛,使它更少的沾染世俗化的一些习气,理性的气质使它更具自律性。但是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来说,自律又是相对的,因为它更多地受制于社会价值及其逻辑的制约,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的介入有价值的支配性资源的争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艺术界,当然也包括中国艺术品市场界,面临的是一种非艺术的逻辑和传播的需求的异化状态,诱惑、压力、强迫甚至是贿赂,从而使得艺术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资本的价值观念和结构形态在强大的力量作用下不断走向趋同。这样看来,正是这种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整合,不可避免地使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本身面临巨大挑战与拷问,我想这是特定历史阶段发展的结果,审视与理性的面对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与艺术批评所不同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还要更多地关注与分析在市场空间中,艺术品的展示与传播是如何完成其价值建构、实现其价值,如何交易、如何实现艺术经济再生产。这种艺术生态状况的转换过程,看上去是一种一是艺术生存化的自然行为,但恰恰是这种艺术及其艺术品市场传播策略的变化,已经成为了多种艺术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这是当下艺术生态的一个方面。
我们时常将超越时代挂在嘴边,但超越时代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看上去很美丽的想法,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能被这种美丽的幻想所迷惑。在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品市场隐含着丰富而具活力的闪光点,关键是要去发现,以及要不断培养与积累这种发现的能力。有了这种发现,我们才能看清那些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些是腐朽与衰亡的东西。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生态存在与竞争。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对艺术品价值建构的评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就是价值认知与推广、市场价格与价值评估的市场统一,以及流通与交易的环境因素。当然这个过程的实现有赖于不同的过程与形式,引导人们的兴趣并进入参与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涉及到市场策略问题。正是因为艺术产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艺术观念,甚至改变了艺术创作者本身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市场信息的产生与传播是核心,如确立一个艺术家作品价格与趋势,类似这样的信息有助于确立起特定的艺术价值并实现价值转换。有效的传播意味着公众可以理解的一个程度,只有通过对信息控制、形象制造及舆论构建形成一个话语的状态,才能有效实现市场艺术的一种话语权,这使得艺术品市场批评陷入了一个新的危机状态。
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的广泛与深入的参与,就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让艺术这种个性的体验与审美体验能更易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见解及领悟的支撑。我们理解,要对一种艺术品市场形式进行批评,那么,进入这种艺术品市场的生存状态并进行相应的体悟与理解,要远比体验及一切先验的东西都来得更为重要。按照经济学中关于的理性人概念,人的理性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功利性的。现在,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人们对艺术及其艺术品市场的态度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在于淡化、疏忽甚至是放弃人们对艺术及其艺术品市场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艺术含量的考量,而这种趋势却很受欢迎地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畅通无阻。面对大众传媒的这种时尚传播的巨大压力,已经是我们看到并体会到,艺术品市场的传播开始变得比创作更为直接与重要。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艺术家的职业化存在状况是要根据他提供的作品所创造的市场价值来评判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才会使艺术家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市场倾向与传播策略的整合正在压迫并淡化审美体系所要求的内在形式与法则,也就是说,市场纵深发展的力量正在使艺术本身边缘化。
毫无疑问,艺术批评是时代的一个产物,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更是面对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认知状态的一种认识与评判。我们讲,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的每一次反思与进步,无不是对中国艺术及其艺术品市场进化与发展价值的一种新的接近。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其发展靠的当然也是创造。这种创造不是抽象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展开的,而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就是是这种创造的发现、研究与反思的延伸。所以我们讲,艺术品市场批评是对市场的公平、自愿及自由精神的一种塑造,更是对市场规范秩序及法则的一种维护,也使对市场环境的一种导向与净化。对艺术市场的批评过程中,强化对艺术及其发展的研究,深刻地体验艺术,并且还要熟悉市场,研究市场的形态及运作,能站在艺术与市场交叉的高点上,拨云见山,抓住艺术市场发展的最为基本的要素,最为本质的性质与发展趋势,建设性地分析研究现象,剖析市场体系及环境的建设,正确地阐释艺术市场发展的共时状态与历时过程、用理性的眼光与态度去关注艺术品市场的行为,积极与传媒寻求一种生态化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批评的效能进一步放大,确保从小众玩味走向大众传播。
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不能用一己之好去巡视中国艺术品市场这片几乎是原生态的原野,而应是站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站在艺术哲学的高度,沿着审美经验之路去观察现象、研究问题,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剖析其体验与运作,并最终揭示其应有的运营状态、系统诉求及其应有的意义。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无疑是一门新的学科,关于这一学科的研究与探讨可以说目前还不多,更不用说系统性问题。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能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价值评判程序?能不能通过对艺术法则和趋势的洞察保持话语权力?中国艺术市场批评必须从哲学的高度,用历史的视角而不是仅仅凭自己已有知识及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见识而意气用事。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家所应有的眼界及反思能力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否应该成为时代文化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批评,从目前来看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点:一是文化立场与文化背景的分析与影响;二是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与变化;三是艺术价值取向、市场取向以及审美文化取向的各方博弈与整合;四是市场体系的发展及其运作的能力及变化。这些可以说是基本构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当然,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还是不能被等同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分析,两者可以说有着不同的倾重点及质的差异。具体来讲,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不仅需要有饱满的、创造性的想象与思考,并且还要有敏锐的直觉与洞察力,以及参与艺术品市场实践这个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展开。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批评还需要一个前提性的支撑条件,那就是需要整合相关的美学原理艺术批评理论,以及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史与文化价值的相关系统研究,从而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的研究与开展搭建起相应的知识平台。
对艺术品市场批评的必要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三个方面可以说是不应该被忽视的。首先是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经使市场的价值架构能力已经渗入到艺术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了,也就是说市场已经参与到艺术品价值的构建中去了。其次是,当今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一个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存在竞争,有竞争,首先就涉及到资源的配置问题,而资源又往往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来说,也莫不如此,也存在一个竞争与资源的匹配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品市场批评可以被看作是艺术及其市场资源分配与再分配的一种导向性的调节手段,三是审美文化在市场运作及其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影响力,而艺术市场批评,在很大方面,能够使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加理性的认识当下的审美文化取向的形成与改变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当然,可能也会有人说,既然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尚处初级阶段,一些理论环节及市场的状态还未能有效而全面地展开,在这一未充分发展的市场上去构建此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体系,是否显得匆忙了一些?对于这些顾虑与疑问,我们认为是有道理的,但作为研究者的一个重要担当,就是力争使相关的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共性规律的发现及前瞻性的研究探讨,而不仅仅是做一些实践的阐释与总结。这是我们在当下这一并不算成熟的条件下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并于近日力推《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概论》(中国书店出边社出版,西沐著;上卷理论篇,下卷文献篇)一书出版的重要出发点。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理论研究的新架构,对进一步开启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规范化发展、科学有序化推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愿《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概论》的出版及相关的理论研究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的发展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同时,更希望相应的研究成果及问题可以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所面对的挑战与发展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机会与平台,这是我们可以登高望远的阶梯,也是进行构建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理论新架构的支点。
作者:西沐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