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拍场弥漫怀旧风 书画成避险工具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分享到:

春季拍场弥漫怀旧风 书画成避险工具

2012年06月12日 17:12:38               点击率:2149
    尽管时尚杂志的封面上偶尔还能看到曾梵志张晓刚等当代艺术家明星的身影,但当代艺术,依然难掩被普遍冷落的无奈境遇。从2009年开始启动的对传统书画 “怀旧趣味”的追捧之风,更强劲地在中国艺术市场上流行;而大部分热钱,也几乎都流进了古代和近现代书画板块。如今,拍卖场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名字是仇英、吴彬、黄庭坚和张大千……
  
    4.3亿元的震撼

  2010年6月3日晚11时15分,随着拍卖师的一声落槌,40分钟的激烈竞争尘埃落定,在场千余名藏家共同见证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纪录的诞生。

  黄庭坚的《砥柱铭》在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场上以4.368亿元成交,不仅打破了去年保利拍场诞生的1.69亿元的国内艺术品成交纪录,而且远超5年前《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英国伦敦创下的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发展了17年的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终于迎来了第一个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

  北宋的黄庭坚是书法界公认的“宋四家”之一。这卷《砥柱铭》近600字,长达8.24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现存最长的黄庭坚大字行楷。台湾地区书法研究专家傅申先生撰写近2万字的学术论文《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确定该作为黄庭坚大字行楷前期到晚期书风转变期间的产物。手卷上有宋王厚之、贾似道,明项元汴等历代著名收藏家的钤印,卷后最早的题跋距黄庭坚去世不足50年,不仅佐证手卷为真迹,更增加了5件罕见的南宋书法作品。而手卷内容是唐代魏征的《砥柱铭》,意在勉励后学,是黄庭坚道义精神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中国书法史、艺术史、乃至文化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和意义。

  去年,当人们还在惊诧于八大山人《仿倪迂山水轴》所创下的8400万元成交价时,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就以1.34亿元成交。接着,宋代曾巩《局事帖》拍出1.08亿元,首次打破国内中国书法拍卖成交纪录;继而《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也以1.008亿元成交。最后,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卷》更以1.69亿元拔得头筹。仅2009年一年,过亿的中国书画拍品就达4件之多。于是,艺术品市场和传媒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惊呼“亿元时代”的到来。然而,仅数月之隔,2010年春拍就以黄庭坚的《砥柱铭》刷新了中国书画世界拍卖成交记录。

  书画成避险工具

  4.3亿元的天价照例会引来普遍的“口水战”,比较集中的论辩话题之一,便是“目前的传统书画市场已到达6000点了吗”?后市的发展目前谁也无法下结论,但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

  著名大藏家张伯驹收藏《平复帖》时,据传买进的价格为60根金条外加盐业银行作抵押;而收藏《韩熙载夜宴图》的代价是550两黄金,这笔钱当时可在北京东城区附近买一处四进院的大宅子——如果粗略换算成今天的房产价格,至少要达到上亿元人民币了。

  仅仅这样比较的话,今天创造的中国书画天价纪录,无非就是国内收藏界对于自家艺术精品长期低估后的价值回归。

  记得郎咸平教授之前曾发布观点:“黄金没有豪宅保险”。他的论据也是民国的例子:“民国初年,一两黄金可以买二亩良田,五两黄金买北京一个四合院。100年后的今天,一公斤的黄金等于25万元人民币,只能买北京四合院落的一个厕所。如果你在100年前没有买四合院,而保存五两黄金,那你今天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

  如今这个世界上巧合的事情越来越多,去年在香港,曾有一位内地富人花费4.39亿港元买了615.8平米的一套豪宅,平均每平米71.28万港元——同样创造了一个全球天价纪录。

  不过,千万别一相情愿地以为他是“傻有钱”。

  大部分媒体去年就开始放言所谓的“经济回暖”观点,其实,在那些“聪明的”富人眼里,也许危机才刚刚开始。所以,他们早就开始了未雨绸缪的布局——买豪宅和艺术品。

  专家告诉我们:每逢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社会财富就要重新分配一次。尤其从今年开始,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越来越厉害,更会加速财富的重新分配。于是,更多有钱人、富裕人士通过投资最保值的高端楼盘、艺术品,达到避险的功能。

  中产收藏:先消费、再投资

  在国内,一提起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很多人立刻会想到苏富比、佳士得那样的“天价”拍卖场面,认为那些只是有钱人的游戏而已。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更多的艺术品交易是发生在画店和画廊里的,而购买艺术品的第一个理由也并非为了日后的升值,仅仅是因为自家的墙不可能是空白的,所以要选一些价位较低的艺术品。反观近几年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和传统书画市场的相继火爆,目前看来只不过属于极小范畴内的高端艺术投资行为。

  在一个正常、有序的艺术品市场中,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不应该出现反差如此之大的市场表现。拍卖业一支独大的现状只能造成艺术品市场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

  像苏富比、佳士得和内地的嘉德、保利这样的高端拍卖,只是社会财富阶层上非常顶尖的一群人在玩,中产阶层也没有能力参与;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大量白领、中产家里的墙上又不可能是空白的,他们其实非常期待一些价位较低的艺术作品。

  换句话说,还有更大一块的消费市场是跟房子、空间变化有直接关系的。中国每年卖出去的房屋面积都有上亿平方米,无论是年轻的中产家庭还是高端财富人群,他们目前家里的墙壁基本都是四白落地。当年韩国振兴艺术市场的时候,政府规定公共建筑空间有一个比例是必须要用来做艺术品购买的,比如公共空间雕塑等。而在中国,类似的趋势在改变,但还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据乐观预计,在中国的家庭消费艺术品市场中,未来5-20年内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增长。

  一个市场的启动,有限的资金当然首先要投在利润最高的地方,所以国内的艺术市场在开始的5年内,所有参与的机构和个人几乎都在利润最丰厚的高端领域跑马圈地。如今“亿元时代”的降临,恰恰给了艺术品中、低端市场一个启动的机会。

  书画收藏4大误区

  随着中国艺术品“亿元时代”的来临,动辄千万上亿的中国书画,除了投资获利的加大,还伴随着投资风险的上升。买画最怕买到假的。真的获利百倍,假的一文不值。在目前的收藏、投资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四大误区:石渠误区、回流误区、著录误区和名藏家误区。

  所谓石渠误区——就是指曾被清代乾隆、嘉庆皇帝收录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的作品。有人认为凡经皇帝收藏过的就是真迹,就是“官方”记录,于是竞相追捧,不惜一掷千金,甚至形成了“石渠现象”。

  在对《砥柱铭》的质疑声中,就有“怎么没经过皇帝的收藏”这样的疑问。其实在今天看来,即便乾隆收藏的历代书画中,其伪作亦不在少数,更不要说专仿内府藏品的“后门造”等伪品了。著名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就是众所周知的例证之一,伪作被乾隆定为真迹,而真迹则被视为伪作,打入冷宫。到今天还两地相隔,一部分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另一部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所谓回流误区——是指近年来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火爆引起的海外回流潮。一方面是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方面国人又有爱国热忱。于是除了“真回流”的艺术品之外,又有将新仿品进行出国包装的“假回流”。其中除极少数流失海外的真迹国宝之外(如《砥柱铭》就是其中之一),多数则是旧画商们“出口”赚外汇后又回流“转内销”的赝品。看看美欧各大博物馆中,这类货色就为数不少。再就是日本、朝鲜等与中国文化同源的国度的本土古代艺术家作品,被误作中国古代艺术品引进国内,这种现象也时常可见。

  所谓著录误区——是指人们普遍存在相信出版物的心态,不加研究辨析就将其中所著录者视为真迹投资收藏。如今,国内书籍的出版已十分便利,海外更是如此。一部画集真伪相杂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前文所说的某著名出版社出版的张大千伪作册画集,今年春拍就有几幅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上拍出售。古代也有类似先例,如明代张泰阶就炮制过一本所谓《宝绘录》,里面著录的全是伪作,甚至个别伪作到今天还时常见到。

  而所谓名藏家误区——是指经过古代或近现代著名收藏家收藏过的艺术品,被人们盲从的现象。有的收藏家并非鉴赏家,而即便他是鉴赏家,也还有一个水平高低和人生态度是否严谨的问题。这在海内外几位近年过世的著名收藏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有人被炒作哄抬的名气很大,但拿出来的东西问题也很大。就在今年春拍上,有几幅被美国著名华裔收藏家收藏过的八大山人的作品,虽然被印制为拍卖图录的封面且价格不菲,但经过专家鉴定却都是赝品。
 
来源:财富堂
名家专栏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6052391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