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鉴定的五把钥匙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古书画鉴定的五把钥匙

2012年06月12日 17:12:35               点击率:2520
    古书画千百年来利用摹、临、仿、造、代、改款、添款等一切作伪手段,仿造无数赝品,造成真伪杂糅,难识庐山真面目的混乱局面。鉴定工作者要澄清这些是非,鉴定好这些作品的真伪,除了要有广博文史知识,熟悉书、画史,以及书画理论和美术知识外,还得对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画家、流派及其作品风格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辨伪方法来,以明真象。为便于读者理解,笔者把这些规律和方法,归纳为五把钥匙,现详述如下:
 
  一、笔法、墨色和构图是主要依据
  1、笔法
  笔法,就是有规律地用笔锋划、顿出的点、线、皴的简称,它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因为一个书画家,由于他执笔的方法不同,如高低、竖立、侧斜、悬臂、悬肘、或手腕着纸等,以及下笔时轻重、缓急有异,会形成不同的笔法特点,如中锋、侧锋、卧笔、回锋、顺锋、逆锋以及中正、偏侧、圆转、方折、虚实等。一个书画家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这一套笔法特点或习惯,一个假手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学会,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摹、临那些很工整的的作品或楷书,虽有表面的形似,但还会出现板滞、缺少灵气、神韵等弊端。书法则会出现笔划之间的牵丝处和飞白细处不符、笔划不到位的问题,有时还会把假手的自家风格带到作品中来。至于那些大写意和草书,则是无法临摹的,因此笔法是伪手最难突破的一关。此外,一个人的笔法,还有早、中、晚的变化,作伪者未掌握这一规律,常出现早、中、晚风格的错位。这些都为书画辨伪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时间的发展,笔法也在不断的丰富,如人物画中的“十八描”(有铁线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等)和山水画中的“廿四皴”(如斧劈皴、披麻皴、鬼面皴等),以及点、攒、擢、剔等方法。也可为书画辨伪提供佐证。但要注意一点,这些描法、皴法和点法,只能断前,不能断后,因为后人可以利用前人的这些方法作伪。
  再者,笔法鉴别,必须有“样板”,只有掌握了一个画家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笔法特点,才能认识某人的作品的全貌,如郑板桥,早年为谋取功名,曾用中锋写馆阁体,中年以后,则用隶、楷参半的笔法写“六分半书”,这种新书体,与横平竖直,一丝不苟的馆阁体完全不同。此外,鉴定笔法,如遇到孤本无证,那就无法依凭笔法来辨伪,只能依靠文献、印章、时代风格来定。所以说笔法鉴定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笔法还与毛笔制作的质地、特性有关,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的毛笔,如狼毫、鼠毫、兼毫(狼、羊合一)和羊毫等,所写的书画会出现不同的风貌。一般来讲,用狼毫、鼠毫写字作画,笔法尖硬,羊毫写字大都丰肥。如按时代讲,清同治、光绪朝以前,山水画创作大都用狼毫、鼠毫,其笔法较硬;晚清以来,如陆恢等,才全部用纯羊毫作画,形成一种较肥软的线条。现在你如见到一幅乾、嘉以前的全用纯羊毫画成的山水画,就有作伪之谦。
  2、墨、色
  书画作品中的墨和色,也有其自身的方法和形式,墨有晕、刷、泼、渗等方法和破墨、泼墨、晕墨、积墨、浓墨、焦墨、淡墨、枯墨、湿墨等形式。每一个书画家在用墨又有各自的习惯,书法中如宋代的苏轼,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刘墉、郑板桥、赵之谦爱用浓墨,明代张弼、清代朱耷、王文治则喜用淡墨。绘画中元代的倪瓒、清代的弘仁、汪之瑞爱用干墨;元代的吴镇、清代的石涛爱用湿墨等。用色则有晕染、泼彩,没骨等方法和重彩、淡彩、浅绛,青绿设色等方式,同类型用色也各具个人特色,如孙隆的没骨与恽寿平的没骨设色就不相同,这些都为书画辨伪提供依据。但墨、色容易被人仿造,因此运用墨、色鉴定书画,必须与笔法相结合。
  3、结构和构图
  赵孟
名家专栏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6041937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