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分享到:

潘公凯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2014年04月15日 13:51:54          出处:中国青年网      点击率:2268


2014年3月28日至5月4日,浙江美术馆将推出大型展览“弥散与生成——潘公凯艺术展”。本次展览以研究和反思为目的,在“弥散”和“生成”这两个关键概念下,指向核心的问题意识,以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引发讨论、批评和争辩,抛砖引玉,在当前文化情景中增添学术气氛。

弥散:对当下文化艺术情景的诊断

“弥散”(英文:Dispersion)是现代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个概念被用来描述在封闭空间中的热能流动的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热能永远都是从热处传递到冷处,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并且总是带来“熵”的增加。因此,在一个存在热能级差的封闭空间中,热量总是趋向平均分布,最终达到高熵的状态,不再有任何热量的流动。这个过程,就是弥散的过程。

潘公凯在对20世纪文化艺术的全球流动和影响的思考中,发现文化能量的流动方式也遵循着“弥散”的规律:文化影响总是高文化势能的区域向低文化势能的区域扩散。这种趋势早在古希腊艺术的罗马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但20世纪因其更加发达的信息流通网络让这种文化的弥散更加迅速。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化艺术从中心区域(主要是西方国家)迅速向周边区域扩散,带来了视觉文化与体系性知识快速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在此过程中,历时性的思潮流派演进转变为共时性的多元因素杂存。体系性的知识积累进一步结构混溶,形成碎片化、拼贴化、扁平化和通俗化的全球新文化艺术弥散景观。

文化弥散是全球化不可避免也无须避免的积极现象,它带来了世界文化的现代化,全人类无疑都从中受益。但从大跨度的时空观而言,不断地寻求与建构某种和弥散、高熵相对的聚合、负熵的涌流,是必要的平衡和补充。

生成:一种文化理想和实践

在“弥散”的文化背景之下,如何在文化艺术中有新的生成,这是潘公凯艺术思考和实践的出发点。弥散的势不可挡使生成变得困难,但也使之成为真正值得全球视野的艺术家们努力探索的目标。

生成需要生长点,这个生长点必然是现实环境的需求,也自然须从古今中外的文化积累中去找寻。生成也需要生成的方法,这既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融会贯通,也需要宏观思考、把握与体系性建构的综合能力。生成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自我质疑、试错、调适和生长的过程。生成的动力或意志,源于问题意识,但却不局限于某一个答案,而是指向开放性、过程性、互动性和演化性的有机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生成这四个要点:生长点、生成方法、生成过程和生成动力,在本次“弥散与生成:潘公凯艺术作品展”中得到全面体现。潘公凯从水墨、装置、史论和建筑四个生长点出发,以跨学科跨领域的生成方法,在核心问题意识的驱动之下,着力进行了新的建构工作。本次展览正是潘公凯在上述四个领域心血建构的成果呈现;更重要的是,本次展览以作品文献之呈现,展示潘公凯自己问题意识的产生和作用,并且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包括艺术家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试图引发对展览乃至其所指宏观文化问题的思考、批评、反拨与深化。因此,本展览除体现了潘公凯自己对“生成”的着力之外,自身也担当一种生成因子的作用,在弥撒的文化艺术情景中,激发新的文化势能的产生和文化立场的激荡。

展览内容:水墨画、装置、史论、建筑四领域的精彩呈现

“弥散与生成——潘公凯艺术展”展览占据浙江美术馆1、2、4、5、6号展厅,整个展览分为水墨画、装置、史论、和建筑四个板块,其中水墨画51件,书法10件,装置2件,建筑模型6件,史论1件,共计70件,水墨作品《清香图》捐赠浙江美术馆收藏。

水墨部分名为“笔墨与人格精神”,位于4、5号展厅,展览的主体是潘公凯创作的25米水墨长卷,以及30件水墨精妙的作品,这部分是对传统笔墨精神和修养格调的理解和的当代呈现。装置部分名为“错构与转念”,位于6号展厅,展示潘公凯新近创作的两件装置作品,是西方当代艺术的构成要素和东方人文情怀的意象化统一,体现了关于西方当代艺术的不同于阿瑟·丹托和汉斯·贝尔廷的东方建构;史论部分名为“自觉与四大主义”,位于2号展厅,集中展示潘公凯的理论研究文献,特别是展线近100米长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图鉴》文献成果展。这是他将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纳入现代性题域进行分析,用现代性研究的框架完成新的理论建构。建筑部分名为“生成与营构”,位于1号展厅,展示潘公凯的建筑设计方案,其中包括他为中国美术馆新馆设计的方案模型,反映了他将建筑中实验性、艺术性的维度与实用性紧密结合起来的努力实践与探索。本次展览除了这些重要的作品以外,展示空间中还穿插有艺术家的相关影像、文献和手稿,可以说是从各种角度全面呈现潘公凯艺术思考与实践的研究型展览。 出版物与学术活动:展览的有机延伸

配合本次展览还将出版一套四本的展览文献图录,该图录与本次展览的四个部分相互呼应,分别名为《笔墨与人格精神》、《错构与转念》、《自觉与四大主义》、《生成与营构》。四本图录除了收录展览作品图片以外,还集中整理刊载了近年来潘公凯与其他知名学者撰写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评论文章,以及潘公凯与学者、学生、同行的多次重要的学术谈话。这套图录将是对展览重要的补充,也是系统研究潘公凯艺术思行的重要参考文献。

展览期间,主办单位还将于3月29日和30日两天在浙江美术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潘公凯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届时将有国内外重要艺术家、专家、学者参与,将围绕本次展览提出的问题和思路进行深入研讨,并且和出版物一起形成本次展览的有机延伸。


艺术家简历

潘公凯为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连续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担任院长,主持并领导了两所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潘公凯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美术界颇有影响。其装置作品《融》曾参加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其水墨作品尺幅巨大、气势磅礴、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既保有了传统文人画笔墨书写的精妙趣味,又与现代建筑展示空间形成绝佳的融合互动,具有独特的现代审美情趣和艺术张力,堪称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与典范。曾在纽约、旧金山、巴黎、威尼斯、布拉格、东京、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等世界各地最重要的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广获好评,作品被各大博物馆、艺术机构、私人藏家大量收藏。著有《中国绘画史》、《限制与拓展》、《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潘天寿评传》等。主编《现代设计大系》、《潘天寿书画集》、《中国美术60年》、《潘天寿全集》等大型画册丛书,其中《现代设计大系》、《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近十年主持《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大型学术课题的研究和撰写,并于2012年发布50余万字的课题成果专著及近200万字的课题研讨会论文集,对于中国近代以来的美术历程及其中涌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给20 世纪中国美术历程做出了深入的论证,在中国文科学界具有重要影响。1991年被评为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副院长、欧美同学会海归美协主席、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评审委员、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

名家专栏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5982064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