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权贵王时敏及王原祁的审美旨趣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书香权贵王时敏及王原祁的审美旨趣

2012年06月12日 17:13:23          出处:腾讯网·财经      点击率:2191

书香权贵“娄东二王”

300年前的江苏太仓诞生了一个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绘画派别——“娄东画派”,清初“四王”与这个画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王翚之外,四王中的“三王”都是太仓人士,而身为祖孙关系的王时敏、王原祁则是娄东画派支柱力量,王时敏幼时得到了董其昌的亲自指点,而王原祁作为王时敏最为疼爱的小孙子,也得到了王时敏的悉心教导,严格的家教传承为“二王”在娄东画派和清初四王之中奠定了稳固的地位,也让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王时敏:荫祖厚功,聪颖好学

这个家族的显赫历史可以从王时敏的爷爷王锡爵说起,王氏谱牒记载,王锡爵为北宋真宗时宰相王旦的后裔。王锡爵自幼聪明伶俐,嘉靖三十七年(1558)乡试第四名,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以谨慎严厉著称。万历六年(1578)王锡爵因为政治斗争而申请回家探亲直到父亲病亡。万历十二年(1584)冬,王锡爵被召回朝中,拜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宰辅。王锡爵的独子王衡是明代万历二十九年会试第二名,廷试第二名,诗文俱称名家,也善书,学颜真卿、苏东坡。但王衡自幼体弱多病,先于其父辞世并留下独子王时敏,王时敏自幼由祖父抚养,祖孙感情甚笃。王家中富于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王时敏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其学习条件是相当优越的。

根据明代规定,由于王家祖先功劳显赫,子孙可以不经科考即可入仕,王时敏在24岁时就出任尚宝丞(管理皇帝玺印),后又升太常寺少卿(掌宗庙祭祀礼乐),仍兼管尚宝司事。王时敏曾奉命到山东、湖广、江西、福建巡视封藩,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各地名画真迹。由于他淡于仕途,更喜笔墨,因此于崇祯五年(1632)称病辞官,潜心绘画研究与创作。十二年后,明朝被起义军推翻,后清军入关,在江南地区屠城威逼当地人民投降,王时敏归顺保全性命,继续归隐山林,潜心习画,且着力培养子孙辈之学业。其膝下九子,多在清廷为官,八子王掞(颛庵)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直经筵,典会试。孙王原祁康熙九年中进士后,也深得康熙喜爱。

王时敏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于是其祖父就嘱托董其昌来指导王时敏。在董其昌的指导下,他少年就开始从摹古入手,深究传统画法,对黄公望山水,刻意追摹。由于家里古书、名画收藏丰富,且大都是名迹,像当时很少传世的李成的画他都能够见到,这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王时敏也是少有的几个能得董其昌真传的画家之一,当时的董其昌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家,能够得到他亲自传授的人寥寥无几,在王锡爵还在明朝任首辅的时候,由他一手提携起来的董其昌就已经成为王家的绘画教师,王时敏在董其昌的指导下,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王时敏少时就非常聪明伶俐,《国朝画征录》中就有记载:“姿性颖异,淹雅博物,工诗文,善书法,尤长于八分,而于画有特惠”,并且在日后的不断积累研习中,渐渐形成了他思想理论上的原则,即“摹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他力追古法,刻意师古,作画无一不得古人精髓。

王原祁:祖父专爱,扬名晚年

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是在名人真迹的浸泡下长大的,王时敏非常钟爱这个孙子,竭尽所能传授绘画技艺,而王原祁从小就显示出极高的绘画天赋,据说曾经有一次,王时敏看到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画,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画的,直到小孙子笑出声来,才惊诧地发现,这幅让自己难辨真伪的画居然是13岁的孙子画的。尽管收藏有大量的名人真迹,但王时敏指导孙子用的教材,最主要的却是一本他自己年轻时学画用的册页,册页是他的老师董其昌亲手绘制的。

王时敏尽得董其昌衣钵,他又把这衣钵原原本本地传给了孙子王原祁。大量学习真迹,爷爷的悉心传授,加上天资聪颖,王原祁很快成长为一名远近闻名的画家。清代著名画家数以千计,王原祁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有清一代画坛的领袖人物?这和王原祁尽得董其昌的精髓,画风酷似董其昌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就在王原祁出名的时候,北京的紫禁城里出了一位皇帝,他不仅酷爱书画,而且酷爱董其昌。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庙刚刚被整修一新,康熙皇帝带着文武大臣到东庙参加落成法会,康熙刚刚为东庙题写完匾额,又提笔专门书写了“谷诒堂”三个字,赐给了随行的一位大臣。这位地位特殊、备受荣宠的大臣,就是画家王原祁。两年前他刚刚被康熙钦点进入南书房担任供奉画家。这一年,王原祁已整整60岁了。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生命中的最后15年,会得到大清皇帝的赏识,从此官运亨通、地位显赫。王原祁先在康熙南书房为内廷鉴定书画,后来奉旨主持编纂了中国书画史上的一部类书巨著———《佩文斋书画谱》。70岁以后,王原祁成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画名大噪朝野。康熙对董其昌推崇备至,他的喜好同样也决定了一个时代艺术的走向,这种恩宠并不仅仅只对王原祁,也泽被了以董其昌为楷模的整个江南画家群体乃至文人阶层。于是,一个以王原祁为领袖,以王氏家族画家为核心的画派开始迅速崛起和壮大,集结了数以千计以南宗画法为创作纲领的山水画家。

王氏家藏聚与散

王氏门第的良好基础,不仅促成了家族第一代画家王时敏得以直接师从董其昌;另一方面,通过饱览丰富的古代法书名画真迹,为参悟董氏画学、求证古人笔墨,提供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客观条件。曾有文献记载:“娄东两王公,家世蓄古,而深于研求,落笔必法古人”(题《江皖浙十家山水图册》)。例如黄公望的《陡壑密林图轴》、《良常山馆图轴》、《仿董源夏山图卷》等皆曾经王时敏珍藏,董源等作品亦是如此。又如王时敏《小中见大图册》缩本,系仿家藏宋元真迹二十余幅而成,但遗憾的是这些原作真迹保存至今的仅有五件。

家族祖父辈的积累是王家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王时敏本人一如其父王衡极为热衷收藏。有资料表明,其很大一部分藏品是从董其昌处直接购得,如康熙十年(1671),其在王翚《仿范宽溪山行旅图轴》(大都会博物馆藏)的题跋中透露:“余家所藏宋元名迹,得之京师者十之四,得之董文敏者十之六”,与董氏旧藏范宽《溪山行旅图》、赵孟頫《洞庭东山图轴》等鉴藏经过吻合。而在文物聚散频繁的晚明,尤其是董其昌,其曾经鉴藏的法书名画,大都数易其手,而很大一部分转入王时敏之手,比如王时敏《仿黄公望山水图轴》(上博藏)中指出“余于大痴画素有癖嗜,生平所见卷轴二十余本,往从董文敏公所购得几帧,虽非极致,要皆真迹”。又如董氏好不容易从陈从训手中购得惠崇《江南春 图卷》(即故宫藏《溪山春晓图卷》),并与先前购于京邸的赵令穰《江乡清夏图卷》配为“斗牛之合剑”。不久,又将惠崇卷从黄石手中换得“天下第一王叔明”的《青卞隐居图轴》。而多年之后,前二件名迹皆辗转为王时敏购得,其中《江乡清夏图卷》自董氏易去1629年时归王时敏,中间又经过了王越石、郭不韵二位书画掮客之手。而时敏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至崇祯九年(1636)往来于京师期间“收采甚丰”(董其昌),如包括南宋贾师古《白描十八尊者册》在内的《宋人画册》即自“长安购归”。

但是由于王时敏隐居山林,再加上晚明时期的战争动荡,沉重的赋役使得王家不堪重负,藏品在康熙元年左右陆续散出,王时敏曾经无奈地自叹道:“穷子渐成孤露。”至1671年时家藏仅存十之“一二”(题王翚《仿范宽溪山行旅图轴》)。1669年,为疲于应付赋调,更是贫不能守,王时敏家藏范宽作品为人易去(王鉴自题《山水图屏》,上博藏),从董其昌处购得的《宋元画册》二十余幅已为“山左友人易去”(王鉴自题《仿宋元山水图册》,上博藏),而黄公望《良常山馆图》、《陡壑密林图》二图,亦于此年为“好事者易去”;1673年,所有黄公望藏品于此年前已散佚无存(题王翚《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弗利尔美术馆藏);康熙辛酉(1671)张应甲(字先三)路过江南得《溪山春晓图卷》于“王奉常烟客”,王时敏在此画所附的信札中提到:“此先人精意所注,爱之不啻脑髓。先翁海内精鉴,可谓得所归矣。”为生活所窘的难言之痛溢于言表。张应甲从王时敏处所得的书画另有《真书曹娥诔辞卷》(据所钤鉴藏印知)、黄公望《陡壑密林图轴》等。另外,从1662-1675年,王时敏手中还留藏有赵孟頫《花溪渔隐》(王翚自题《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册》,四川省博物馆藏),范宽《溪山行旅图轴》,吴镇《临董源五株烟树图》(王翚自题《仿古山水四段》,故宫藏),刘松年《杏林归牧纨扇》(王翚自题《仿古山水图册》,虚白斋藏)等画作,但之后皆不知所终。到王时敏去世时,并未散去的藏品一部分归次子即王原祁父亲王揆(1619-1696,有范宽等作品),大部分则归八子王掞,如杨凝式《韭花帖卷》、赵孟頫《人骑图卷》、王蒙《丹台春晓图轴》、祝允明《行书嵇康养生论卷》、董其昌《赠逊之仿古山水册》等,这可能是考虑到王掞为诸子中仕途最显且极嗜书画鉴藏与创作,易于世守的缘故。

王氏家族藏品大都流向了北方,顺应了清初收藏重心自南转北的趋势,王时敏所处的时代,崛起了一大批寓居京城的书画藏家,他们仕宦之余,乘往来南北之便,如上述山东籍大藏家张应甲数至江南的收购活动,又如仕清给事中广陵李宗孔(1620-1689)、内阁学士昆山徐乾学(1631-1694)、户部侍郎祥符周亮工(1612-1672)、御史嘉兴曹溶(1613-1685)、大学士高阳李霨(1625-1684)等无不将江南地区作为重点寻觅之所。有的如内阁大学士满州索额图(1636-1703)甚至委托鉴藏家陈定代为掌眼并作中介:“取去悉凭其断决”(王时敏)(21),皆一举成为新兴的大藏家。资料表明,他们收购的藏品,之后频繁辗转于以孙承泽(1592-1676)、梁清标(1620-1691)、宋荦(1634-1713)、高士奇(1645-1703)、张纯修(1647-1706)、王鸿绪(1645-1723)、卞永誉(1645-1712)、安岐(1683-1742)等为代表的京官藏家之中,在文物北移并最终归入内廷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康熙壬寅(1662)至辛亥(1671),是王时敏家藏不断散失的十年,也是王原祁学画之始,因此王原祁尚能见到祖父的大部分藏品,之后随着江南文物的大规模北移,王原祁又幸运地与王掞于庚戌(1670)同中进士,得以入京侍值内廷,不仅能饱览包括八叔在内的寓京藏家之大量藏品,甚至担任掌管内府书画的鉴定整理工作,为其最终参悟画学成为一代大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机缘。

 

 

 

 

 

来源:腾讯网·财经

 

名家专栏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62147862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