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痕湖》在纪录的位置上还没有坐稳,2010年秋拍,李可染《长征》拍卖1.075亿元,再次刷新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可是没多久,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在翰海秋拍会上拍出1.7136亿元。
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自从2009年开始迈进“亿元”时代,进入2010年以后,亿元艺术品则是一件接着一件产生,艺术品更是被人戏称为“亿术品”。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在“只有记录,没有纪录”。
不管人们不解也好,兴叹也罢,这个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价格高涨,尤其是好藏品变得越来越昂贵。
当人们试图去找出行情高涨背后的原因时,就发现艺术品好像一池子水,依靠着雨水等天然水注入,水位会慢慢升高。资金就像石头,扔进池子,水会溅开,随着石头越扔越多,水位就会越来越高。
但是,艺术品价格还有“优品拉动劣品”的规律。高价藏品拉升其他藏品价位。好藏品的价格是一个风向标,高价格一旦出现,就会带来其他藏品价格上涨。
2006年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拍出3300万元,创下当时徐悲鸿个人作品的纪录。此后不久,徐悲鸿另一件作品《奴隶与狮子》拍卖出5388万元。再后来,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7128万元的价格。可想而知,今后《愚公移山》等那些曾经创下纪录的顶级作品一旦出来应该价值几何。
然而,所有投资人在面对一件藏品的时候都面临一个难题,如何进行估值。众所周知,艺术品跟其他商品不一样,其价值远远不是看得见的成本耗费所能衡量。艺术家创作出一件作品可能需要几天、一个月、一两年,但这不是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其背后是艺术家的积累、才情和潜能。
艺术品具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为何有些艺术品有人争着要,有的却在拍卖会上无人问津?在此,向大家介绍三种估值方法。
首先,高位估值法。但是,必须具备四个要件,第一,稀缺性;第二,艺术性;第三,历史性;第四,认同感。比如徐悲鸿《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代表作,市场上流通